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文章正文

2024绥德秧歌(陕北绥德秧歌小品)

栏目:互联网 时间:2024-06-09 16:05:00

2024绥德秧歌(陕北绥德秧歌小品)

可爱的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2024绥德秧歌和陕北绥德秧歌小品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分享2024绥德秧歌以及陕北绥德秧歌小品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唱词

1、我一心撵上把你缠,不怕人家说长短。

2、太阳出来照西山,骑上个摩托来把你看。

3、上坡坡下洼洼八十里,来到了米脂的刘石畔。

4、刘石畔畔高沟又宽,村里人把我当成一个打工汉。

5、圪峁峁上听见你那卖菜菜声,一声声喊得我心动弹。

6、山又高来路又弯,咱们二人一搭里走的欢。

7、摩托放在那葛针畔,咱们二人圪捞里唱乱弹。

8、我要亲口你不敢,左山山右峁峁有人偷偷看。

9、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今黑里咱们俩个铺一条毡。

二、2017年绥德秧歌作文

1、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2、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白衣,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冬锵,七冬锵,七八弄冬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龙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停住脚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作揖,唱个贺年的大调,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琐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对对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扭去,那水灵灵大多男扮的“姑娘”扭作丑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槌,身穿黑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还有一个豌豆大的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三跳两跳来到了旱船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相方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忍俊不禁。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堆“冤家”……

3、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充满诗意的国画、有价值连城的陶瓷、还有栩栩如生的剪纸。。。。。。

4、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秧歌了,它是由人们在田里插秧的动作慢慢演变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非常的大众化,简单易学,可以锻炼身体,是很多老年人首选的锻炼方式,现在的街头巷尾一到傍晚,就会响起咚咚的鼓点声,成群结队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广场,有序的扭起来!远处散步的人也会不自觉的跟着扭上几步!

5、传统秧歌的形式有踩高橇、地蹦两种。高橇是经过加工后的木制品。高橇越高,扭起来就越好看,说明人的技艺越高,后来人们嫌麻烦,就改成了地蹦,地蹦就是直接在地上跳。是现在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

6、扭秧歌时也要有秧歌的服饰。种类也也很多,比如说花冠上面扎很多的小花,彩珠等,还配合有有彩带、扇子等扭起来更好看。

7、京剧有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其实传统秧歌里也分角色的,比如各种传说里的经典人物,像《白蛇传》里的青、白蛇,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还有像小丑一样的角色但在秧歌里叫“傻柱子”,也是画着滑稽的妆,穿着特殊的衣服,这角色可不要演,需要会几个绝活才能选上,还需要特别的滑稽表演惹人笑,也是传统秧歌里的重要角色!

8、它的扭法也很讲究,有龙摆尾、别杖子、卷白菜、变大象等。都是特别有看头的!

9、看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我们的民族特伟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三、陕北秧歌的绥德发展

绥德,是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秧歌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剪纸之乡。这里有动人的传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里有一代名将韩世忠,这里有茂腾腾的后生和俊美的女子。这里文化传承完善,每年的正月十五,绥德县上必定会有一场红火的秧歌盛会,各个乡镇,中学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每年都有十多家秧歌队在街上表演,改革开放后跳的是新式秧歌,男女搭配一般为四列,女子多以双扇,男子则拿着伞。扭着欢快的秧歌。绥德县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颇久的中学,那里重视学生们的文娱生活,以前每年都有绥德一中秧歌队出演秧歌,后来则改为绥德一中与绥德中学交替演出,但是在老百姓嘴里头提起绥德一中的秧歌都赞不绝口。因为他们有绥德后生们的粗犷帅气,女子们的俊美,因为他们扭出了新一代的新气象,新一代的活力!!!

四、绥德秧歌戏近几年增长比例

陕北绥德秧歌来自陕北民间,和当地的群众的思想信仰,风俗习惯,性格情感等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无数艺人的锤炼和辛勤创造,使其内容更加的丰富完整,逐渐成为绥德人民生活中欢度节日时不可缺少的一项传统民间风俗性舞蹈活动。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2026 www.ypxiyi.com 版权所有 | 桂ICP备2024029503号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