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网络 时间:2024-09-16 10:18:4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特斯拉3降价2024,特斯拉3最新价格2024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爆发了好几波的舆论战,但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一家本该处在舆论中心的厂商缺席了很多次?
2023年特斯拉还是经常被各路媒体“关照”,但多半是一些场外的原因。
两年前的特斯拉,还是热搜榜上的钉子户,那么,2023年的特斯拉为什么声量越来越小了呢?
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导品牌,这一点毋庸置疑。
它2022年被比亚迪夺走了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宝座,但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依然有着无敌的品牌影响力。
不过回顾过去一年,你会发现,与特斯拉有关的新闻,绝大多数都是与价格调整有关,其中又有大部分都是降价。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与降价有关的新闻,外界对特斯拉的关注度也在迅速下降。
1月初特斯拉大幅降价时,主流舆论还将之称为对国产新能源的“爆杀”,到年底这种舆论就消失了。
除了降价,与特斯拉相关最多的讨论,大概就是各种车祸,而且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此外还有少量与其它厂商合作的传闻,例如与比亚迪之间关于刀片电池的合作、与松下之间关于4680电池的合作、与三星之间关于自动驾驶芯片的合作等等。
但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呢?
智能驾驶开始普及、智能座舱开始普及、800V高压快充开始普及、固态电池进展、换电模式发展、增程式电动普及等等都是,华为、传统厂商、新势力等都参与其中,但这些热点,基本上都与特斯拉无关。
在中国新能源头部厂商中,特斯拉名声可能很大,但它的存在感可以说是最低的。
一家没有新闻的厂商,是很容易被用户遗忘的。千万别再说什么特斯拉没有公关,那是违反商业常识的说法。
从销量上来看,特斯拉是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巨头。
按常理来说,它不应该如此落寞,它应该主导几次技术之争,也应该带起某些设计潮流。
因为2023年的特斯拉,跟你想象中的可能有点不一样。
从产品层面来讲,特斯拉2023年2月份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7.6%,11月份占有率为7.8%,几乎原地踏步,于是特斯拉降价就是不给国产厂商留活路的说法自动就消失了。
年初特斯拉主力车型就两款:Model 3和Model Y。
年初特斯拉的FSD系统没有入华,年终依然没有入华,但中国其它新能源厂商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卷过好几轮了。
年初特斯拉的4680电池没有确切消息。
然而,直到12月21日,美国媒体传出消息,4680电池生产速度依旧跟不上。
那个传说中售价15万元左右、爆杀国产厂商的特斯拉低端车型,年初是一张图,年终还是一张图。
2022年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50万辆左右,2023年这个差距可能会扩大到100万辆以上。
实际上,正是因为特斯拉早年间名头太响,才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认为特斯拉有能力撼动中国新能源市场。
例如4680电池,马斯克普及这种电池的好处已经有好几年了,国内厂商有跟风的吗?
从客观角度来说,谁也不能忽视特斯拉的存在,因为它依然是仅次于比亚迪的全球第二大厂商。
2023年1-11月份,特斯拉Model Y在华累计销量达到39万辆,高居所有SUV销量冠军,比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元PLUS高出12万辆,提前锁定年度冠军。
但遗憾的是,特斯拉能拿得出手的车型,就只有Model Y和Model 3两款。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特斯拉自身战略和竞争对手有关。
为什么特斯拉的主力车型只有两款?
原因很简单,特斯拉原来走的是苹果式的精品路线,试图靠一款车去占领一个细分市场。
但纵观全球汽车市场,能靠两款车做成头部厂商的,有且只有特斯拉,而且这个头部厂商,仅限于新能源领域。
主力车型数量太少,势必会影响销量规模的扩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个消费者是特斯拉的粉丝,他想要一款紧凑型SUV,那么特斯拉就只能答复:对不起,没有。
这也是特斯拉急于推出低端车型的原因,它错失太多重要市场了。
但问题是,产品规模是想扩大就扩大的吗?
一款低端车型,只有大规模走量才有价值,但以特斯拉的产能,就是打造出来这样的车型,产能也跟不上。
不过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两款主力车型,它可以横扫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在中国就变得沉寂了呢?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面对的竞争压力,远远大于全球其它市场。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零跑汽车,属于中国新势力中比较弱势的那一个,月销量不足两万,但即便是这样的厂商,都能够拿出一整套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甚至还能在欧洲对同行进行技术输出。
在全球其它市场,特斯拉没有遇到过这么强悍的本土竞争者。
中国有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各大厂商坐拥占了全球60%份额的新能源市场,同时还掌握了电池、电机
电控、底盘等各种核心技术,各个环节都不存在明显的短板。
这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吃瘪的主要原因,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理由,自身实力不足,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2024年特斯拉依旧会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主要玩家之一,这一点不用怀疑。
在品牌号召力方面,特斯拉依然是第一档,而这也是特斯拉最宝贵的一笔资产。
2024年特斯拉要想重振雄风,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中国厂商学习。
它需要加快新车投放速度,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
它需要尽快促进FSD落地,重新成为智驾领域的领导者。
它也需要不断扩大产能,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一些足以打动用户的卖点。
这里边也没什么捷径,就是从产品层面入手。
需要注意的是,品牌影响力这东西,假设没有强势的产品支撑,是会逐渐消失的,看看现如今新能源领域的大众丰田便知如此,特斯拉需要利用好这笔无形资产。
现在我们可以对特斯拉套用那个万能句式了:留给特斯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王传福预测,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突破70%,那么剩下那30%,特斯拉能够抢到多少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迈入2024年,新能源阵营中销量异常火爆的特斯拉、理想两家车企相继宣布降价,给竞争激烈的车市新添了几分迷惑。毕竟,2023年刚过去,车企尚未在价格战中缓过来,开年又将迈入新一轮的价格厮杀?
说到这儿,不妨先了解一下特斯拉、理想两家车企的降价情况。其中,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起售价下调至24.59万元,降价幅度至高达1.55万元;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下调至25.89万元,降价幅度达7500元。
2024年特斯拉开启新一轮的降价,不过在车市上基本荡不起多少水花,因为假设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23年年初,特斯拉最高幅度降价3.6万元,Model 3的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对比如今的售价几乎相差3万元,再置于当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之下,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直接涨价促销。
因此,在兵哥看来,今次特斯拉进行调价,精确地说讲是一次例行调价,不能称之为直面车市价格战的被动策略。毕竟,从销量和利润两个维度看,特斯拉的发展状态相当健康,完全掌握着整个新能源车市的话语权。
数据显示,2023年特斯拉全年交付量达180.86万辆,同比增长38%,销量再创新高。其中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94.7万辆,占全球交付总量的52%,还有特斯拉单车利润超过6万元,如此意味着其在降价层面还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间,相较于被动卷入价格战漩涡的自主新能源品牌,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纵观当下车市,特斯拉是为数不多的一家发展相当健康稳定的车企。
1月11日,理想汽车正式发出通告,理想L系列车型2024款换新将于3月份交付,同时春节将至给出购车优惠。对比特斯拉,理想汽车开年启动的价格“调整”,更贴合当下车市残酷、高压的局面。
通告一出,网上立刻有信息传出,理想L7直降3.3万元,理想L8直降3.4万元,理想L9直降3.6万元,全系送电动踏板,现车没有电动踏板现金再减5000元。近日,经兵哥了解到,理想汽车旗下某些在售车型终端优惠高达4-5万元,优惠幅度远比网络上传出的更高。
不可否认,2023年理想汽车全年交付量达37.6万辆(销量目标为30万辆),实际销量远超既定目标,是当下为数不多能够超额完成年销量目标的车企之一,新势力阵营中俨然率先摆脱卖一辆亏一辆的魔咒,同时在销量、利润上获得双赢,相当不可思议。
那么,聊到这儿,在2023年期间,特斯拉、理想汽车在利润、销量两个维度均获得正向增长,是否意味着理想汽车成长为第二个“特斯拉”?其实不然,一是两家的体量差距显著,二是品牌的可替代性强弱,两者均有着天壤之别,不论哪方面特斯拉皆远胜于理想。
显然,理想嗅到了危机,官方给出的两大降价理由显然有那么几分借坡下驴的意思,理想的目的相当明确,2024年的销量目标,自然是想在2023年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突破。
毕竟,在理想L系列官降之前,李想早已立下了flay,2024年销量目标定为80万辆,相当于同比增长达112.8%,月均销量超过6.6万辆方能达成目标。
按照2023年的竞争局面推测,2024年车市的竞争面想必更加疯狂、混乱和无序,即是说理想面临的压力断然会比去年更严峻。理想的“理想”能不能实现,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特别是2023年11月问界花了5个亿进行焕新打造的问界M7,以及号称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问界M9问世,华为对理想的围剿逐渐来到拼刺刀的阶段。
新车布局方面,理想汽车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理想L6和理想MEGA,下半年将推出三款纯电动车。理想L6将覆盖20-30万级SUV市场,其能否成为L7/L8/L9一样的爆款仍充满悬念。而理想MEGA作为一款高端豪华MPV,虽然官称在3月交付,相信上量很难,毕竟MPV的市场份额相当有限,理想MEGA如何脱颖而出?
而理想官方下半年推出的三款纯电动车,又能带来多少销量助攻?因此,别看理想似乎混得还相当滋润,实际面临的竞争面要严峻得多。正所谓见一叶而知深秋。利润、销量双增的特斯拉、理想两家车企,开年即刻开启新一轮的降价,足以说明2024年的车市更加扑朔迷离。
除了特斯拉、理想汽车,越来越多的车企通过“变相”降价或限时优惠的方式实施降价之实。譬如,刚上市的领克09 EM-P主销款变相降价,其中,纯电续航为160km的基础版起售价为33.98万元,2024款则下调至30.78万元,降幅高达3.2万元。
ID.4 X 2024款、宋Pro冠军版均给出了限时优惠,前者原起售价为19.5888万元,现如今的限时起售价低至14.98万元,降价幅度约4.6万元;后者原起售价为12.98万元,如今限时起售价低至12.18万元,现金下调8000元。可见,不管是畅销款或是非畅销款,新车新定价或者给出的限时优惠都显得极为务实。
除此之外,还有前段时间上市的极氪007和吉利银河E8,还有即将入局的小米SU7,不难发现,面对不确定的2024年,不论是特斯拉、理想,还是比亚迪、吉利等,均放低了高傲的姿态。
可以看见,车企在降价的操作逻辑上似乎更为隐秘,没有2023年年初时的高调张扬,当前的做法明显更为低调,甚至在产品焕新阶段或者购车政策层面把降价福利直接给到终端,完全是悄无声息,以此打消老车主感到背刺的影响(特斯拉除外)。
基于开年的车市动态来观察,今年将会延续2023年的发展基本面,新品层出不穷,品牌竞争轮番上演,价格战仍是今年车市的底色。当然,值得肯定的一面还有,中国车市发展迈入新的阶段,2023年产销均超过3000辆,产销同比增长均超过10%,中国车市仍具备强劲的增长势能是不变的基本面。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迅速发展和崛起,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愈发更强,降价潮持续演进,消费者相信会是最大的受益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车兵团,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就是打响今年“价格战”第一枪的车企,经过数月后,如今各大车企之间都已经趋于平静,本以为今年下半年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了,谁曾想,特斯拉官方又传出了降价的消息。
日前,特斯拉官方发布消息,全新Model S和全新Model X现车激励正式开启!购买这两款车可享受3.5万到4.5万不等的优惠福利。
其中,特斯拉Model S双电机全轮驱动版现车价售77.39万元起,Model S Plaid三电机全轮驱动版现车价售98.89万元起;Model X双电机全轮驱动版现车价售86.39万元起,Model X Plaid三电机全轮驱动版现车价售101.39万元起。
Model S和Model X是特斯拉旗下两款高端车型,售价都接近100万元起,如今降价力度还不到10万元,这似乎还是差点意思。不过,能买这个价位车的人,估计也不会在乎这点优惠吧。
虽然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数据十分可观,但Model S和Model X的存在感并不高,大部分销量都来源于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
今年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累计总交付量为466140辆,其中,Model S/X累计交付量仅19225辆,而Model 3/Y累计交付量达到了446915辆。显而易见,Model 3和Model Y才是特斯拉主要的销量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是特斯拉Model 3的换代之际,有消息称,新款Model 3最快将在7月份正式发布,新车从外到内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同时,预计新款Model 3将在9月正式投产,2024年开始大批量交付。
有相关人士发现,上海特斯拉超级工的Model 3产线停线升级,为新款车型做量产改造。另外,Model Y车型也延长交付时间至2-6周,外界猜测可能是因为新款Model 3开始生产工作,需要工程制造人员花费更多的精力,所以才影响到了Model Y的交付周期。
不论哪种说法是真是的,都预示着新款Model 3即将要到来了。就是不知道,新车上市后,现款Model 3车型会不会降价销售,为新款车型让道了。
这次特斯拉降价是针对S和X两款高端车型的,虽然可能对提升销量没什么太大帮助,但给这两款车提提声量还是可以的。大家应该更关心的还是3和Y有没有降价优惠,假如这两款车出现降价了,那估计今年第二波“降价潮”就来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道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假设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26 www.ypxiyi.com 版权所有 | 桂ICP备2024029503号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