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科技 时间:2024-09-09 10:22:20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以及和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3、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一是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它既表现为人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又表现为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6、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发展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普遍性发展和全面性发展,意味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个人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人对社会关系的共同控制以及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充分而协调地发展自己的全部特性。
7、三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表现为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价值的实现上,它标志着个人能够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
8、四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从内容上体现为个人倾向性的充分展现和满足,社会价值的更加优化,以及各种个性要素的相互协调。
9、五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类特性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类的全面解放和充分自由的实现。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的全面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3、1995年《教育法》颁布后,成为国家意志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人的全面发展原理的制度化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4、一是各级各类学校都明确诸育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据此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制订考核标准、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5、二是建立指导诸育工作的党政组织机构,出台一系列指导各育工作的重要政策。
6、三是形成教育科学的分类标准和基本框架,完善以德育论、教学沦、体育论、美育论等为基础的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成长。人除了需要获得知识外,也需要通过交往、家庭和社区生活等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贡献力的人。
2.身体健康方面的发展。合理的营养和运动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人体的健康也成为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3.经济方面的发展。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可以为人提供足够且稳定的收入来源,让人可以更好地发展其它方面,如文化、技术等。
4.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文化、艺术和精神信仰可以给人提供心灵的滋养,有助于人内心在美丽的崇高理念和道德规范中实现全面发展。
5.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才智和学术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与其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成长、身体健康方面的发展、经济方面的发展、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发展以及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充分的成就。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各个不同部门的一个共同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二是从人的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人的主体性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理解,都不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
2.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
所谓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的更高目标的现代标志。
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研究人从不脱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他是这样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通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为第二个阶段创造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方面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目的,离开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没有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其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的那样,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1、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
2、②人类创造出的超出谋生需要的“自由时间”不断增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日益广阔的空间;
3、③满足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保障,从而使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人类生产的主要目的;
4、④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逐步消失,人们的劳动具有了更多的选择。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中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国家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的全面发展原理中国化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4、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辩证提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不仅从理论上复归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本来面貌,而且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正确把握和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推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原理是通过教育方针的制定而实现中国化的,这一过程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要论断,奠定中国教育方针几十年发展的历史基调。
6、这与人们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最初所设想的那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实现的理想目标相比,具有本土化、世俗化和制度化的特征。
关于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2026 www.ypxiyi.com 版权所有 | 桂ICP备2024029503号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45@qq.com